第16章:土法炼焦_贞观公务员
书迷楼 > 贞观公务员 > 第16章:土法炼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6章:土法炼焦

  灌钢法炼钢的原理,是含碳量高的生铁与含碳量少的熟铁两者中和在一起,得到含碳量合适的铁,这种铁也就是钢了。

  熟铁比较软,生铁比较脆。

  而钢则是非常坚韧,和熟铁对砍,能把熟铁砍出很大的痕迹,甚至是砍断,而和生铁对砍,一击比碎。

  对,就是碎了。

  生铁含碳量比较高,非常的脆弱。

  而熟铁是怎么炼成的?

  是从炼铁炉之中,引入铁水。

  在高炉边的方池之中,不断地搅拌,最后凝固的就是熟铁,如果不搅拌产出的铁是生铁。那么搅拌这个过程,就是一个降低含炭量的过程,所以,只要掌握好火候,就是控制好含碳量,直接炼出钢。

  听起来,这个原理似乎很简单,可要是做起来,就不那么简单了。

  首先,这个时代工匠们的认知就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的高度。

  和他们讲解含碳量这个知识点,那就是让他们听天书。

  没有一套不说非常成熟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,就很难很快炼制出含碳量非常低的熟铁。

  仅仅是依靠陈平安一个人,不太可能,因为他也不是专业人士。

  陈平安到底对大唐阶级划分和传承了解不够。

  工匠出身的官僚是什么?

  那就是官吏之中的最底层。

  士农工商,工匠也就比商贾高那么一点儿。

  百姓愿意为了田契而挣破头,不会为了篾匠手艺而大打出手。

  什么汉昭烈帝当年也不过是编草席的,也算是篾匠,可他姓名之中有一个“刘”字,其自身也有着人格魅力,乡里乡亲都尊崇他。

  而一般的工匠,那都是握着手中的那点手艺传家,父传子、子传孙。

  手艺一代一代传下去,官职也是一样,一代一代传下去。

  所以工艺水平真的没有多高,唐十三铠、陌刀,后来的灌钢法,那也是时代的变化,一直在往前走,科技必然会有所变化。

  有一些工艺会失传,有一些工艺会被改善和得到进化。

  而这种进化也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,人的需求而产生的变化。

  打铁是一件苦差事,比打铁还苦的,是世世代代的打铁。

  谁不想飞黄腾达,谁不想光耀门楣,谁不想成为那尊贵无比的世家子?!

  第二天。

  召集所有工匠之后,陈平安让郭安宣读了一份圣旨。

  赏一人,则三军奋勇。

  诛一人,则三军惊惧。

  一开始,因为陈平安过于年轻,还留着短发,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僧人。

  要不是有着郭安在身边,对陈平安非常恭敬,让将作监的工匠们也不敢忤逆,害怕得罪了这位高贵子弟,怕是早就惹来了无数白眼。

  大家都是老老实实打铁的,你一来,一会儿又是打造这个,一会儿又是打造那个。

  然后,还改变了他们打铁的方式,每天都是枯燥地锻造兜鍪或者是披肩,比以前还要枯燥,还没办法彰显他的手艺。

  而今天这封圣旨,也是陈平安昨晚上睡觉之前想到的,然后早上一早就进宫,和李世民讲解了一番,生产关系和生产水平以及生产价值等关系。

  说白了,就是要想马儿跑,却又不给马儿吃草。

  马儿自然也就不会那么积极。

  这封圣旨就是在给工匠们提高工薪,以前是以锻造一件完整的盔甲作为计数。现在直接计件,以每天生产总数决定计件和工薪。

  锻造一个兜鍪多少钱。

  一天锻造多少兜鍪就给多少钱。

  同时,还有高炉炼铁的赏赐,黄金万两。

  至此,一个个苦思冥想,想办法在陈平安的理论基础上完善炼钢之法。

  陈平安让田季做记录,将所有的意见列出来,然后一条条地讨论,有冲突选其一,没有冲突的合并。

  整整讨论了一天。

  并规划了时间表,大概在准备十天之后,能进行第二次实验了。

  这一次的方案也是根据第一次的高炉炼焦的数据进行了讨论,还有陈平安讲述的,隔绝空气是最重要的一个点,也是最重要的步骤。

  最后定制出来的第二套方案,开始重新垒起高炉,进行第二次炼焦。

  这一次,因为黄金万两,那黄金就摆在了将作监前堂的厅堂中,由千牛刀卫守护,谁有功,就赏赐谁。

  将作监的工匠们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不少,有一些人,甚至是直接吃住都在将作监的作坊,就为了能够想办法炼焦,也就是把煤炭烧制成为焦炭,也就是陈平安口中银灰色、有气孔,非常坚硬的焦炭。

  与此同时,陈平安夜没闲着。

  高炉垒砌起来还要时间来晾晒,也要给那些工匠们自己拿着煤炭去试验,垒个小小的土灶自己烧制。

  在这期间,陈平安随即抽调一部分工匠在高炉边开始修建水锤。

  唐朝时期已经开始用水车作为动力系统了,比如水车磨坊。

  陈平安则是要修建水锤,用水车的动力来拉动大铁锤,这种铁锤的力道就比人工的力道大的多的多。

  这也是炼钢的最佳装备。

  十日之后,新的高炉总算是完成了。

  不过,比起之前的高炉要小了很多,大概有一人多高。

  在陈平安的注视之下,第二次实验开始了。

  也就在这时,李世民到了。

  整个将作监都有点儿鸡飞狗跳一样,各个慌张不易,却又十分好奇。

  帝王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,在百姓们、官吏们的心中的地位,绝对是最顶级最高贵的存在。

  “陛下,您怎么来了。”

  陈平安见到李世民忽然来到,大吃一惊说道。

  李世民带着一群侍从,看了看高炉说道:“今日得空,听闻你又垒了一个土炉,要炼制什么焦炭,便开看看,可还顺利乎?”

  陈平安回道:“陛下,刚刚已经启炉,再过一个时辰左右,就可以封炉,等完全冷下来,才可看到结果。”

  李世民看着小高炉,虽然有一段距离,但依然能感到一股热浪扑来。

  他从陈平安那里已经听了焦炭的作用,可以让火炉的温度更高,从而让生铁变成铁水,再用灌钢法,得到质地坚硬的铁,也可称之为钢,用钢来做盔甲,不仅可以减轻很多重量,还能够提高防御。

  若是能成功,以后生产铁也会更为方便,能够让铁用到其他的地方。

  不如,制造农具。

  有着李世民在这里,还有庄严肃穆的千牛刀卫,还有几位随行官员,整个将作监的气氛也都变得更为严肃起来,工匠们也不敢懈怠,都是小心翼翼地做事。

  一个时辰不到,黑烟也弱了很多,陈平安直接下令封炉,然后静待煤炭继续在土炉里面燃烧,不过一会儿,物理降温。

  等到彻底凉下来之后,才能开炉。

  “开炉!”

  随着陈平安一声令下,田季立即亲自上前,拿着铁锤,敲破了土炉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3m6.com。书迷楼手机版:https://m.s3m6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